
中秋专题——月色雅集

中秋节,又称“月夕”、“秋节”、“仲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会”、“追月节”、“玩月节”、“拜月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、“团圆节”,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。因其恰
值三秋之半,故得中秋之名,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。
而中秋节被称为玩月节,是因为月亮是可可以用来玩的。 “玩月”自古就是中秋节的习俗。始于汉代,盛于唐宋。南宋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描绘当时杭州城中的玩月景
象:王孙公子、富家巨室,莫不登危楼、临轩玩月。或开广榭、玳筵罗列、琴瑟铿锵、酌酒高歌,以卜竟夕之欢。至如铺席之家,亦登小小月台、安排家宴、团圆子女、以酬佳节。虽陋巷贫畎之人、解衣市酒、勉强迎欢、不肯虚度。此夜天街卖买、直至五鼓、玩月游人、婆娑于市、至晓不绝。
事实上,上古时候的人们对于神秘的天象是崇拜的,这样的天象崇拜使得帝王有拜祭天地的习俗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但随着社会发展,拜月逐渐发展影响到民间。老百姓也开始在中秋夜晚祭拜月亮。而这时祭月的意义也从上古时代的庄严郑重逐渐娱乐化,世俗化,更多的时候民众祭月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,寻求祝福,心安的方式。庆祝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种多样起来,在古画中就可窥见一隅。
《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-八月赏月》清 郎世宁
画中描绘了清朝中秋节的夜景,院中桂香四溢,丛菊盛开,男女老少特设离台,备下宴席,观赏月色。闺中女乐,鼓瑟吹笙,或伫立赏月,或秉烛夜游,好一派融融景象。
《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》清·陈枚
陈枚,字载东,号殿抡,晚号枝窝头陀,娄县(上海松江)人。师法郎世宁,工画人物、山水、花鸟,其画法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。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,所作以放大镜照之,峰峦林木、屋宇桥梁、往来人物皆色色俱备,用笔之妙可与巨幅同。
陈枚的这幅《琼台赏月图》描绘的正是中秋之夜,贵妇们聚集高台,吟诗赏月的情景。她们或与相熟之人交谈,或抬首望月,或指月与同伴对话,别有一番趣味。
中秋节习俗久远考究,内涵丰富,古人将它和神话故事结合起来,玄幻色彩十足,下面分享两个平常比较少见的中秋小故事
玄宗游月
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时,玄宗突然兴起游月宫之念。天师作法,三人一起步上青云,漫游月宫。但因宫前守卫森严,他们无法进入,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。此时,忽闻仙声阵阵,清丽奇绝,宛转动人。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,于是默记心中。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“霓裳羽衣曲”
《明皇游月图》明 周臣
貂蝉拜月
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,国色天香,有倾国倾城之貌。传说貂蝉降生人世,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;貂蝉午夜拜月,月里嫦娥自愧不如,匆匆隐入云中;貂蝉身姿俏美,细耳碧环,行时风摆杨柳,静时文雅有余,貂蝉之美,蔚为大观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,让弄权作威的董卓、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,使得混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。
《貂蝉拜月图》清 顾洛
除了这两个故事以外,古人用更多的笔墨来描绘嫦娥的故事,这也是如今大众关于中秋节最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。
传说昆仑西王母为感念后羿功德,送给后羿一颗长生不老药,后羿不舍妻子,将药给嫦娥藏起来,但被后羿的弟子逢蒙知道了,于是趁后羿外出时,逢蒙闯进嫦娥房间内强抢灵药,在争抢时,嫦娥将不老药吃了,飞升月宫,后羿回来大为悲痛,为了纪念嫦娥,在屋外设嫦娥爱吃的瓜果香案来纪念祝福嫦娥。每逢八月十五便会祭拜,逐渐就成了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。
《嫦娥执桂图》明 唐寅
《梅月嫦娥扇面》清 费以耕 张熊
《梅月嫦娥扇面》局部
这幅来自清代费以耕和张熊的梅月嫦娥扇面图,描绘的是月宫里嫦娥抱着兔子在赏花的场景。
费以耕,清代画家。字馀伯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画承家学,工侍女,兼工花鸟。张熊,清代画家,和费以耕是好友。两人合作画扇面《梅月嫦娥》,费以耕画嫦娥,张熊画梅花。
这幅画设色典雅,所绘嫦娥,古典秀美,大方娇柔,清雅脱俗,梅花和嫦娥的结合,浑然天成,互为映衬。
《月中桂兔图》清 蒋溥
《月中桂兔图》局部
此图以墨笔绘圆月,以干笔写玉兔皮毛,焦墨点睛,生动可爱,画上除了蒋溥的画及自题诗外,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、董邦达等大臣的应和诗,从中可见乾隆皇帝对汉民族传统习俗的承袭,和他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度中秋的雅集场景。
玉兔乖顺地伏在桂树下,画面和谐温馨,可爱有趣
《红楼梦-赏中秋新作得佳识》清 孙温
这幅清朝绘画大家孙温为《红楼梦》所作的插图清晰描绘了中秋宴会玩乐的场景。
贾府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,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、毛豆技、芋头、花生、萝卜、鲜藕。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,桌上放置一个特大的月饼,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。祭月完毕,按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,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,名曰“吃团圆饼”。
《红楼梦-赏中秋新作得佳识》局部
而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,古时候出嫁女子白天返回娘家团圆,晚上回夫家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记:“女归宁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”贾府众人围坐一团,热闹至极。
《汉宫秋月图》清 袁耀
本幅自题:“汉宫秋月,壬申初冬邗上袁耀画。”钤“袁耀”、“昭道”印2方。
画作大篇幅描绘华美宫廷建筑与庭院葱郁树木,月光似水,将庭院笼罩在一片苍茫夜色中,淡淡的凄凉情调正符合王昭君即将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,这使得原本精工华丽的楼阁也带上了一丝哀婉的色彩。
《月下把杯图》南宋 马远
八月十五,圆月高挂,中秋节佳节,友人来访,二人月下互诉衷肠。
题句:相逢幸遇佳时节,月下花前且把杯。题句下钤了坤卦印。
《中秋帖》东晋 王献之
释文曰: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。无款署,有明董其昌、项元汴,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。
《润中秋月贴》北宋 宋徽宗赵佶
闰中秋月,桂彩中秋特地圆,况当余闰魄澄鲜。因怀胜赏初经月,免使诗人叹隔年。万象敛光增浩荡,四溟收夜助婵娟。鳞云清廓心田豫,乘兴能无赋咏篇。
虽然不能身临其境感受古人丰富的过节生活,但我们还能和古人共赏同一轮圆月,还会在过节吃月饼,享团圆之乐。
正是这样浩渺如烟的文化给予了我们创作灵感,结合传统与现代,我们在月饼上做了创新。在口味上我们做了奶黄流心月饼,奶香四溢,甜蜜暴击,一口咬下,给家人更甜蜜的满足。在礼盒上,我们更是采用温馨明亮的奶黄色,结合传统花样,设计出经典礼盒款式。还有内有胸针或地图挂布的限定版礼盒哦,还支持企业logo定制,欢迎大家前来抢购。
专题作品
共7件作品
